一是加强学校卫生体系建设。建立学生健康档案,有针对性地传授适合学生特点和使用需求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。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。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,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,对校医、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。
二是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。实施“阳光行动计划”,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。不断提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专业能力。
三是丰富公共文化体育服务。加强劳动实践、校外活动、研学实践、科普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、家长学校、服务站点建设。落实博物馆、纪念馆、公共图书馆、美术馆、文化馆(站)按规定向学生免费开放政策。